小书亭

龙神变

就这样一路说说闹闹的,廖力、伍胜两人距离腾蛟港也只需一天的时间了。而两天之后,往琉洋的船队,也准备上货出发了。

这个船队的主人,是闵州的一个海运商队:远扬商会会长李渊。这个远扬商会,成立的时间大概是十六年前,也就是在紫巾之乱刚刚结束没多久,八代圣帝封了赵隆为平南王以后成立的。这个商会专门做的就是海外贸易,举凡香料、珠宝、珍玩等进口,以及粮食、布匹、陶瓷器等出口,都是他们的业务范围。李渊靠着家族长辈与赵家先辈交好的关系,一直以来在腾蛟港做生意都是顺风顺水,几乎霸占了腾蛟港所有的港口吞吐量。

只是李渊这个人做事非常的低调,也不碰触对他生意不利的事,所以,一直以来除了是个比较殷实的商人外,别人对他也没什么特别印象。

只是李渊幼年时期是在琉洋度过的,和琉洋的两大家族之一的皇甫家,实在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琉洋,其实是典汉东边,干洋之外一千里距离的数十个岛屿的总称。其中的三个特大型岛屿:千岛、昙岛、九仞岛就是琉洋人的主要活动地区。整个琉洋诸岛在一千五百年前其实是各自为政,并且民智未开的地方。但是在典汉当时由曜日王朝统一之后,有份参加当年天下逐鹿,却未能成功反遭曜日王朝重兵截杀的西门家族,只好集结所有残存的十万兵力乘船出海,逃往千里海外的琉洋昙岛。

当时的昙岛,总人口数也就是五十万人,不要十个月,西门家这个外来的人就很轻易的控制住昙岛,并且在五年后统治了琉洋全境。当时的西门家族长西门正在家臣的建议下,自立为帝,,并且以高压的统治手段快速的压制了当年土着反对的声浪。西门正的方式也很简单,不愿意接受统治的,就下海喂鱼。

不过在西门的统治之下,对这些原来的琉洋土着来说也不全然是坏事。西门皇帝在建立统治阶级的过程中,教授了这些琉洋土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并且让他们原本狩猎时期慢慢的变成了进步到农耕、蓄牧时期。一千多年以来,他们原本不到一百五十万的人口,连翻十数倍到了近两千万之数。

但这样的人口成长,却引发了极大的粮食问题。

每年的粮食价格都在不停的成长,让本来就穷的琉洋平民生活越来越难过。所谓的白米饭在这些平民口中已经改叫银舍利,也就是如同舍利子一样的珍贵。平民百姓只能够依靠根茎类的蔬菜果腹,能吃一顿饱的也成为了一种奢望。

这样的穷苦情况慢慢的向上延伸,使得原本掌握一方治权的大名生活也受到了影响。这些过了上千年好日子的大名们怎么可以忍受这样子贫困的生活?所以他们就召集了私军,对于自己领地以外的地方烧杀掳掠。

在耀日王朝崩溃的同年,琉洋也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土豪间的战争,规模遍及全琉洋,他们称之为《大名战争》。

这一场战争是因为没饭吃抢别人吃的东西才引起的,所以战火一燃就是无止尽的血腥。身为皇帝的西门一族在这个时候也没办法进行调停,反而要担心到处流窜的盗匪会不会打到皇帝所在地京都去抢他们。

还好,几波脑子发热的盗匪最后都被京畿守宇文化给击退,保住了皇帝的最后一点颜面。皇帝最后大肆封赏宇文化,从京畿守最后变成讨逆大将军,并命其平定这一场烟火四散的乱世。

宇文化也不负众望,短短几年就将整个昙岛以北的局面给稳定下来。但是在这段时间内,南方的大名皇甫一行也一路北上,将昙岛以南的琉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只要局势一明朗,那么就是政治手段发挥的好时机。皇帝最后以皇甫一行平乱有功,封他为定远大将军,与宇文化平起平坐。这样一来大大的满足了皇甫一行的虚荣心,整个大名战争也宣告正式结束。

只不过,等到宇文化及皇甫一行双双故去,两大家族的人虽然明里不敢战争,暗里却不断的互派杀手攻击对方的人马。

这个时候就不是为了粮食而战了,因为在这段大战的期间,因为海军的建立而使得这个四面环海的岛国造船技术大幅度的上升,捕鱼的技巧也越来越高。海产类成为了琉洋民众的主食,让原本差点饿死的老百姓都有了果腹的东西。

为了争权夺利而进行的互斗,除了杀人以外,还有拉拢。在大名战争期间,因为要装备大量军队而使得整个琉洋各山区到处都是矿坑及探测矿脉的人。这些人发现原来整个琉洋基本上就是一个大矿场,不但铁矿藏量丰富,各式金、银、铜矿及各类晶石都非常的多。

当然,这些矿藏经过提炼之后除了每年进奉一定量给皇帝之外,全部都进了两大家族的府库之中,做为结帮拉伙的见面礼。

不过,两大家族这样互相倾轧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胜负,就让皇甫家的人将脑筋动到了典汉去。李渊在特意的栽培下,与皇甫家族的人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待李渊回到典汉开始从事海洋贸易之后,就成为了赵隆与皇甫家族的桥梁。赵隆提供对琉洋来说可说是巨量的粮食与马匹盔甲给皇甫家族,并且提供了一些军官协助皇甫家族建立如同铁血骑兵一样的重骑兵团;皇甫家族则是将府库之中的金银一箱一箱的送到了赵隆的手中。

廖力偷偷干的那五十箱黄金中,有一半就是琉洋人给赵隆的。

当然,宇文家也不是对皇甫家这样与典汉交流的情形视若无睹,一批批的流寇,就是宇文家偷偷的放到典汉来的。

李渊七尺半的身影正在厅中踱着方步,手心的汗一点点的流着,足见他的紧张之情。赵隆的人已经来到腾蛟港附近三天了,他的船队也已经准备好了随行的货物,随时可以出海了。可现在这个情况,根本就没办法将赵隆送上船呐!他也实在是搞不懂了,赵隆的势力已经土崩瓦解,基本上不可能再东山再起了。可是为什么皇甫家的人会这样的坚持着要将他接回去琉洋,还再三交代他这件事非常重要,绝对不可以搞砸呢?

这件事的风险实在是太高太高了,朝廷派下来的人,明里暗里最少都有几百个人,光是朝廷驻守在这里的港口驻军,就把他的商会搜了一遍又一遍,那几艘要去琉洋的船也是被人一寸寸的找。要不是他当初再三交代人救到之后绝对不要送到商会来,先在郊区的会所待着的话,他的远扬商会早就被弭平了。

“为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事竟然会事迹败露?”李渊恨呐!他自信一切的一切都是很隐密的,绝对不可能会露馅的。当天南霸堂的护法艾敬来的时候,也没有让什么不相干的人知道这事呀!

难道,是艾敬在回程的时候被朝廷的人抓了,然后将这事完完全全的爆了开来?

如果是这样,那现在自己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了!

李渊越是这么想,他的后脑勺就越是分泌出豆大的汗水。这样一来,自己是不是应该要把这里的包袱收一收,跟着船队就到琉洋去躲呢?可是他一收摊,这十几年来辛苦得来的成就不是付诸东流了吗?他的财富可不是巨万可以形容的。如果情况没有他想得那么严重,到时候白白放弃这些基业不就是非常的可惜吗?

李渊越想越多,也越想越乱。左思右想不得其解之后,他决定去找皇甫正谈一谈。

在整个腾蛟港的城区之中,有一栋是完全依照琉洋风格建筑的建筑物。琉洋现在的建筑风格也是当年西门一族建立大日王朝之后才定下来的,只是这种风格在地缘关系的影响,及他们资源不多,一切只能简约的情形下,还是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来。

皇甫正,就住在这栋五层楼高的建筑物之中。他在典汉的身份,就是一个来自琉洋的,贩售琉洋文物的商人。与李渊的关系嘛,表面看来只不过是相敬如宾的程度。可私底下,皇甫正就是皇甫家族在典汉从事秘密活动的密众的总首领。李渊身边的护卫,包括派去救援赵隆的人,都是在他的统辖之下。

看着这个怕死的人对他不断的喷口水,皇甫正心中还真想抄起刀架上的琉洋刀,狠狠的给李渊来一下重的。他对于李渊这个贪生怕死的人其实非常的不以为然,但是既然主公要他和李渊好好配合,那他就是为了武士道精神,也不能抄起刀子砍了这个孬种。

“李会长,这件事情请会长放心。”皇甫正来到典汉已经十三年,虽然他的典汉语,还是带有琉洋人的那种腔调,不过要和人沟通那还是没问题的。“赵王爷的事,敝人已经另有安排,绝对不会让李会长涉及危险的。会长只要按时出船到琉洋,其余的事敝人一力承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相邻推荐